deposit payment

4月27日拿到offer之后,其实是要先支付一笔定金,学校才会发用于申请签证的正式offer,不过看到那么长的英文说明还是有点头疼,正好赶上五一假期,就先把这事放下了,打算过完五一假期再说。

今年的五一出行的人超级多,买票实在不容易,最后买了4月28日离京,5月1日当天回北京的票,虽然爸妈觉得回家的时间短了点,不过对我来说,这个时间倒是刚刚好。

5月1日晚上回北京后,第二天就开始研究怎么付定金,看了半天发现其实也蛮简单,只是汇款的系统提示他们也放五一假期,五月四日才开始处理,所以我也就干脆好好放松了2天,没考虑这些了。

5月4日开始上班,第一时间搞定了汇款,不过说还需要2-3个工作日处理,估计要等下周才能看到结果了。目前也就只能继续等待了。



定金支付通知邮件截图

4月28日,游戏群里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女生,也是想出国,一直在纠结,这几天一直在和她聊,然后她也是反反复复的,一会说要出去,一会又觉得出去没希望。感觉她这样的人才是大多数吧,有能力也有想法,但是缺乏足够的动力去行动。这也让我信心又多了一些。

4th week of April 2023

简单的一句话, 拿到了offer。

虽然也没有想过会被reject,不过从3月9号开始到4月26日,也是接近50天,期间经历过生病,调解过纠纷,面对过死亡,还差点把自己摔伤。然后花了一些金钱,做了很多认证,最后看到accepted的时候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录取通知的网页截图

接下来就是要开始申请签证了,希望可以顺利。

3rd week of April 2023

本来想把整个过程每一个步骤都记录下来,不过实际上发现不太可能,特别是还在上班的情况下。上班消耗了太多的精力,下班还要努力去找资料,看资讯,学习,再要记录所有的行为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不过和上次写日志已经过去2个周了,今天一定要写一下最近做了什么。

准备资料:包括在学信网上,中英文成绩认证,学历学位认证等。还有在公证处做了公证,后者目前看好像还没什么用。

决定学校:虽然前面写了很多,实际上,和基友讨论过之后,还是决定直接申请他现在读的那个学校。

成绩认证:把本科成绩进行WES认证,这个4月18日才提交完成,并且花了1212.5的认证费

申请学校:本来以为WES认证成绩出来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和基友沟通后发现可以直接用现在的材料开始申请,于是填写了资料,并且4月20日提交了申请,付了526的申请费。、

4月21日查看邮件,发现学校的申请告诉我缺了2个资料,赶紧补上,resubmit。

然后到现在的进度,就是WES和学校申请都还在进行中,WES应该在一周内就会有结果了。学校申请如果不缺材料的话,就看能不能申请成功了。

Step two

选定国家之后,下一步就是方法了

这边文章介绍的算是比较详细了,不想花很多钱,也不是护工这种行业的话,基本上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省提名,但是具体去哪个省也是要好好考虑的。

还是排除法,一共13个省,北边三省,大西洋四省,草原三省都是人少学校少职位也少排除掉,魁北克需要法语排除掉,所以剩下的就只能在BC省和安大略省选择了,BC气候好,也正因为如此,竞争更激烈,安大略气候稍差,但是人多,机会也更多,所以决定走OINP。

但是同样的安大略省也不一样,移民时主要分多伦多,大多伦多地区(不含多伦多),非大多伦多地区(不含北方地区),北方地区。这4个地区分数依次增加。但是北方地区也是那种人少工作少的地方,所以非大多伦多地区(不含北方地区)成为了首选。在这个地区找学校读书,然后毕业了找份工作,拿到省提名,拿到枫叶卡,目前是这个打算。

First Step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决定去哪个国家。

移民的目的是让自己过得更好,所以从网上找了个表,各国人口,和人均GDP,设定人口大于1000万且人均GDP超过中国的条件,过滤完还剩21个国家,再用语言(英日中)过滤一下,剩下的国家只有6个:

排名国家人口(万)人均GDP(USD)
5美国3300863415
9澳大利亚257352824
20加拿大379743278
22英国670940406
23日本1257540146
31台湾236128305

第一目标当然是美国,不过仅凭感觉就排除了,年纪大又没什么钱,直接去美国感觉困难很大。

澳大利亚和英国,难度也有点大,而且其实最终目的还是想去美国,而这两个国家离美国和中国都有距离,所以也不有限考虑。

日本由于日语学习进度不够,排除。

台湾由于政策问题,排除。

所以综合下来,首选就变成了加拿大。最近在搜索资料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前辈写的文章,理由也很不错。

How it began

1992年夏天,我妈单位来了一个清华大学的实习生,我妈后来经常回忆说,我当时特别粘他,有时间就和他一起玩,在他实习结束回北京的时候我还非常舍不得的哭了。对于这段回忆,其实我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被这段经历所影响,一直到高考前,我的理想就是考清华大学。

虽然我在高中各种考试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的前列,几次模拟考的成绩也体现出清华大学并非触不可及,但是由于发挥和标准分规则的关系,我的高考成绩比预想的低了很多,而彼时的我幼稚的认为非清华的大学没有区别,所以转而把目标设定为去北京,为了保证实现这个目标,我选了一个我的高考分数高于它去年录取最高分的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做为第一志愿填报,也顺理成章的被录取。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发现自己非常不喜欢这个专业,而大学同学的表现也让我不停的在智商上的优越感和不被理解的苦闷感之间反复切换。

2002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全体师生都在为建校50周年做准备,我也被迫带着羞耻感参加了一些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活动,之后进入了可能是人生第一段迷惘期,觉得做什么都没意义,不去上课,甚至连期末考试都没去考。这个时期,我第一次有了出国的念头,不过回想起来,这时出国的想法根本上还是想逃避不如意的现状。在通过互联网知道同性恋,进而知道熊这个族群之后,还是处男的我迅速被这个新奇有趣又美好的事物所占据,出国的想法也在灯红酒绿下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

互联网的出现让我见识到了更大的世界,也让我认清了共产党的本质,几个让我印象深刻事件:
1 2004年9月 一塌糊涂被强行关站
2 2007年9月8日 牛博网上开设的“北京奥运我不支持”博客在开通1个月之后被迫关闭
3 2007年12月 为了给还可以在中国勉强使用的google抹黑,央视伪造了一段采访,称搜到的内容很黄很暴力

这些大事件,加上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最晚在2008年,我已经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的反对者了。不过彼时我倒也没有很强的出国念头,因为这个时候我和2005年开始交往的初恋正处于感情稳定期。即使一个同事2009年就考完N1去了日本,我也就是感慨了一下,然后继续沉迷在恋爱和游戏中。一直到了2011年,在这一年我正式进入了30岁,家里人开始催我结婚,并不停的给我介绍女生进行相亲,其中有一个女生在澳大利亚定居并买了房,介绍人说看对了眼可以让我直接获取澳大利亚国籍。此时的我,正好和初恋分手,在这个相亲对象出现后,虽然很快就说了不可能,不过第二次开始考虑出国。只是很快的第二任bf的出现,让这次考虑也没有持续很久。

2014年5月进入了现在的公司,一个小国企,就开始过着性价比比较高,但是由于工作时常太短,所以收入很低的生活,中间还经历了查出眼睛疾病,进行换角膜手术,之后基本上算是有点躺平了。特别是认识现任之后,生活真可以用惬意,虽然收入还是很小,不过在北京有个自己的房子,有稳定的工作和感情,真是感觉这辈子就这样也好。

2020年初的武汉肺炎的出现改变了一切,自此之后,无论是中国的政府媒体,亦或是身边的同学同事,无数次在言论里透漏出无耻和卑劣,几乎每一天我都在为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感觉到羞耻。但是由于政策的关系,我也没有真的想去改变什么,直到2022年的8月,我的一个前同事,和一个圈里的朋友,差不多同时通知我他们要去加拿大,开启移民之路,我才后知后觉,真的要改变还是要行动起来。

不过由于还是有惰性,所以第一步的雅思就拖了好久,9月行动起来,本来打算11月就去考,结果因为感觉没有复习好改至12月,结果又感染上武汉肺炎,找到理由拖到了1月,1月初心想过完年2月再考算了,到了2月其实还没有信心,不过觉得实在没有理由再拖了,于是定了3月9号的考试。其实在考试当天,还一度都想过要放弃,不过考虑到昂贵的退考费,还是硬着头皮去考了,结果拿到了一个还可以的成绩。不过考完试,刚准备正式开始看手续,就又感染了甲流,前后差不多持续了2周,于是又名正言顺的开始拖延了。

不过眼瞧着都已经2023年4月了,时间真的很紧张了。写这个文章总结一下之前的种种,也给自己一个目标:以后每周都要记录为了移民进行的准备行动,让自己没法再找借口拖延了。

就这么开始吧。